会议指出,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
二是坚持科学治污,不断健全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方法,指导企业更好地贯彻执行标准。定期开展行业污染治理技术评估调查,及时发布行业污染治理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并作为修订完善国家排放标准的依据。
建议从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两方面开展污染排放标准评估。一是坚持精准治污,以政策激活行业企业内生动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市场引导,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率先推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发挥经济杠杆撬动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减排。建议通过财政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持续规范重污染天气管控机制。王百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随着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正式发布,相关配套政策标准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和监管强度持续增强。
建议推动有温度的环保执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建立并执行《免罚清单》,对生态环境领域执法裁量权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十八)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十六)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七、提升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树立优美环境城市典范(十四)持续推进白洋淀生态修复。推动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强化噪声污染治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的指导。推行能源费用托管服务,选取一批节能潜力大的公共机构开展试点示范。
全面推广高效用能产品设备使用,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家居产品。打造全时段全部由清洁电能供应的城市电网,在充分利用本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引入张北、蒙西等地区绿色电力,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加强耕地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安全利用,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和新污染物治理。
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规范不合理消费行为。坚持产城融合、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支持雄安新区服务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工作,激励经营主体参与碳减排活动。九、强化绿色技术研发推广,树立科技创新城市典范(十九)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建立雄安新区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系统,建立碳普惠机制,引导鼓励用户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积极参与绿色公益活动。(十二)推广绿色建造方式。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树立绿色经济城市典范(五)形成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加快传统行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四)塑造绿色低碳、健康舒适的宜居生活环境。加强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北京市和天津市要把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予以支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绿色生态农业,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高端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十三)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各项绿色生态类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成为雄安新区显著标识,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树立全国样板。
科学确定各类住房建设规模、布局结构和供给时序,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实现街道全部林荫化。支持雄安新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服务站点、综合能源站点、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合理布局氢能供应设施,推进重载及长途交通运输等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能效诊断,全面推进建筑绿色改造。
开展绿色能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五、构建低碳智能交通网络,树立绿色交通城市典范(九)健全绿色交通网络设施。
加强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采用高效节能低碳设备,优化建筑保温隔热方式,广泛集成自然通风采光、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等技术。支持雄安新区在先进能源技术应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优化峰谷分时电价,参与国家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绿色电力消纳。有序开展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推广应用。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加快光储直柔新型建筑发展。
支持雄安新区承接从北京疏解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等。推广水、电、热、气四表合一,加快推行供热计量收费。
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六、提升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水平,树立绿色建筑城市典范(十一)全面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当日,欧盟同时还提出了下一阶段能源转型路线图。欧盟已承诺在2050年前达成碳中和,并为2030年制定了首个中期目标,即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较1990年水准削减55%。
此外,欧盟提出2040年气候目标还面临着很高的政治风险。在技术方面,欧盟2040年气候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模块化的小型核反应堆也被寄予厚望,而这些技术的前景目前尚是未知数,特别是碳捕获和储存的成本仍居高不下。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核能将占欧盟电力消耗的90%以上,用于能源目的的化石燃料消耗量下降80%。首先在资金方面,根据欧盟测算,为实现上述目标,20312050年期间,欧盟27个国家每年在能源领域需要新增投资6600亿欧元,如果将交通领域涵盖在内,则需要每年8700亿欧元。
欧盟民众对绿色转型的态度正在悄然转变,欧洲今年的大选将对欧盟绿色协议具有决定性意义。将于今年6月投票产生的下一届欧盟委员会面临一项艰巨任务,即向成员国和新一届欧洲议会提交正式的2024年气候目标立法提案。
面对欧盟内部针对绿色法规的抵制,欧盟委员会希望实现公平过渡并保证行业的竞争力。这一资金的来源目前还无法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将依赖私人资本。
距离欧洲大选还有4个月,欧盟希望继续保持生态转型的领导者地位,但该提案可能会面临工业界和农业部门的担忧和反对。但欧盟要实现上述目标面临多方面困难。